抱歉,刘备是我杀的 第200节
“都这么久了还不出来?主公,要不要我进去催一催啊?”
闻言,曹操摇头回道:“不得造次!你要是不想等,就去城外候着,莫在这里添乱。”
听主公这么一讲,夏侯惇只得悻悻的闭上了嘴。可还安静了不到三秒,就听他又张口说道:
“主公,有件事我一直都想不明白。咱们在东郡与黑山贼的战斗正值关键,您却突然鸣金收兵,跑到这里来陪小皇帝打猎,这、这到底是何缘故啊?”
见夏侯惇问起此事,曹操并未急于答复,而是带着一脸高深莫测的笑容,转过头朝他右侧的文官男子说道:
“荀司马,元让所问之事,你如何看待啊?”
曹操口中的荀司马,年纪在三十左右。
此人身材伟岸,面相清秀,头戴一顶远游冠,身穿紫色朝服,举止优雅,谈吐自若。骨子里透着一股雅儒之息,绝对是位标准的美男子。
若靠近细闻,此人身上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,给人感觉是喷了香水一般。
在东汉年间,会这般“打扮”自己的男子并不多见,此人就是被后人誉为“王佐之才”的三国名将——荀彧。
荀彧,字文若,颍川郡颍阴县(今河南许昌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、战略家,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。
他这一生对曹操的贡献是非常之大:
在战略方面,他为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;
在战术上,无论是面对吕布、袁绍还是后来的刘表和孙权,他都献出过非常高明的计策,帮助曹操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;
在政治上,他还为曹操举荐了无数人才,像钟繇、荀攸、陈群、杜袭、戏志才、郭嘉等人都是荀彧推举给曹操的。
所以,此人在建计、密谋、匡弼、举人等方面均有建树,说他是“王佐之才”,真的是毫不为过。
而早期的荀彧,原本是在袁绍手下做事的。
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,他发现袁绍并非他心中明君,便在不久前转投到了曹操的麾下。
见荀彧来投,曹操心中大喜,一见面就称对方为“吾之子房”,并命其为别部司马,秩比千石。
由于这次冬狩格外重要,所以曹操将荀彧也带在了身边。
没想到曹操突然将问题抛给了自己,荀彧先是愣了一下。
但很快他就猜到,主公可能是想借机考验自己一番。
毕竟他才刚刚加入曹军两个月,君臣之间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,有此测试也属正常。
因此,在短暂的思量过后,就听荀彧张口回道:
“依我之见,主公舍弃东郡一战,转而陪圣上冬狩,看似荒谬,但实则高明,乃是一招极具远见之策。”
此话一出,就见曹操颔首微笑,眼中也闪过了一丝赞赏之色。
可站在一旁的夏侯惇却是一脸的懵圈,完全不明白此举高明在哪,面带困惑的问道:
“荀司马,你能不能说得再明白一些?什么高明、远见的,我怎么看不出来啊?”
“夏侯校尉(此时的夏侯惇正任职折冲校尉),如今天下大乱,汉室岌岌可危。想要匡扶汉室,令天下重归一统,最高明之法便是奉天子以令诸侯。早在几个月前,主公传书圣上,邀其去许田围猎,理应就是在为此筹谋。”
“奉天子以令诸侯?”夏侯惇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句。
“没错!”荀彧一边点头一边讲道:
“汉室皇族虽已没落,但再怎么说他也是天之骄子。若以圣上的名义来行使权力,做起事来定会顺畅许多。若将军还不明白,可以想想之前的董卓,他就是很好的例子。”
“哦,是这样啊……哎?那董老贼最后不也被人推翻了么?这法子未必好使啊?”
“董卓覆灭,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的暴政,他若能稍微收敛一些,真未必会走上灭亡。”
说到这儿,就见荀彧侧着脑袋望了曹操一眼,口中继续说道:
“而咱们的主公乃是汉室忠臣,绝无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,所以无需为此担忧。”
本以为讲完“奉天子令诸侯”之事,夏侯惇就会安静下来。
可没想到不过几息功夫,就听他再次张口问道:
“那仅靠一次冬狩,就能达成此事了?”
“若只是一场普通的狩猎,当然不行了。”荀彧摇头回道:“可如今,圣上竟肯移驾许田,那就另当别论了!”
“呃……我还是不明白。为何圣上肯去许田,咱们就有机会了啊?”夏侯惇仍是一脸迷茫。
“按常理说,圣上外出狩猎,是不会轻易离开洛阳境内的。但这一次,他肯舍近求远,答应主公前往四百里外的许田狩猎,就说明他们此次定是有事相求。而咱们呢,便可利用此事达成目的!”
第274章 夏侯惇的困惑
“按常理说,圣上外出狩猎,是不会轻易离开洛阳境内的。但这一次,他肯舍近求远,答应主公前往四百里外的许田,就说明他们此次定是有事相求。而咱们呢,便可利用此事达成目的!”
见荀彧将自己心中所想猜得是一清二楚,曹操当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很显然,这次的“考验”,荀彧已顺利过关。
但作为“主考官”,曹操似乎还没过瘾,没过多久就听他又给荀彧出了一道“附加题”:
“文若啊,那你可知道圣上此次到底有何事相求啊?”
闻言,荀彧则胸有成竹的点了点头,捻须回道:
“若在下没猜错的话,多半与镮辕村有关。”
“镮辕村?”
听到这三个字,站在一旁的夏侯惇立马皱起了眉头:“你是说,此事跟那华兴有关?”
“没错!主公早在四个月前就向圣上发出了邀请,希望将今年的冬狩放在许田。但在之后的两个月里,朝廷那边始终没有反馈,说明他们当时并无意答允。直到两个月前,公孙瓒败给了华兴,圣上就突然改口答允了此事。其中的意图,在我看来是再明显不过了。”
关于朝廷让公孙瓒攻打华兴一事,夏侯惇是早有耳闻。
所以,听过荀彧的讲解后,他也很快就猜到了圣上的目的:
“喔!我明白了,原来朝廷是想让咱们接下这份苦差,帮他们夺回镮辕铁脉……”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,夏侯惇忽然又想起了一事,张口问道:
“哎?不对啊!洛阳不也有军队吗?圣上为何不自己发兵呢?非要找别人代劳?”
“朝廷不肯发兵,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苦衷。”很快,就见荀彧翘起了两根手指,解释道:
“第一,如今在洛阳城内,已经找不出几个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了。自董卓死后,为了清理余党,圣上处死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。虽然有一部分幸存了下来,但也被赶去了其他城池。现在能留在洛阳的,都是像伏完一类的文儒忠臣。让他们出出主意、搞搞内政还行,但要带兵打仗的话,明显能力不足。所以别看洛阳兵多,能带兵出征之人,却没有几个。”
“第二,洛阳不光是大汉的京都,同时也是皇宫和朝廷所在。除非是兵临城下迫在眉睫了,否则圣上是绝不会轻易将守兵派去征战的。万一有人见城内空虚跑去偷袭,那损伤可就大了。所以想要夺回铁脉,最稳妥的办法还是找人帮忙。”
“哦,原来是这么回事啊?我明白了。对了,在下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想要请教。”
一听还有问题,荀彧情不自禁的露出了一抹苦笑:“夏侯校尉还真是‘勤学好问’啊?呵呵,有什么问题,还请直说。”
“嘿嘿,我就是想知道,咱们为何非要去许田狩猎呢?去洛阳近郊,不也一样能协商此事么?”
此话一出,就见沉默已久的曹操突然点头轻笑起来,鼻中还拖着一个长长的“嗯”声,显然对此疑问充满了兴致。
但作为“考官”,他并无半点回答之意,而是将目光又投向了荀彧,等待着对方的答复。
思维敏捷的荀彧,这次也没让曹操失望,在短暂思考过后,就见他带着淡淡的笑容张口回道:
“我猜主公将猎场定在许田,共有两个原因:第一,是想试探一下圣上的诚意;第二,则是为了将来的迁都大计在做铺垫。”
如果圣上连几百里的路程都不愿克服的话,那后续的事情也很难达成共识。
所以,关于第一条“试探诚意”一说,夏侯惇倒不难理解。
可是听完第二条,尤其是在听到“迁都大计”这四个字后,夏侯惇当场露出了诧异之色,瞠目结舌道:
“迁、迁都?迁去哪里啊?我怎么从没听说过?”
“呵呵,当然是迁去许昌了!洛阳虽好,但一来,它不是咱们的领地;二来,经过多年的沉淀,其内的势力是错综复杂,犹如一滩浑水。即便圣上答允主公入住洛阳,也不代表咱们就能顺风顺水。所以,想要真正达成奉天子以令诸侯,咱们必须要离开洛阳那块是非之地,将都城迁去主公的领地。我相信主公正是有此打算,所以才会将猎场定在了许昌附近。”
没想到就连“迁都”一事,都被荀彧给猜中,曹操的惊讶之余,眼中再次闪起了赞赏之色:
“先生果然名不虚传!此事我虽筹谋已久,但军中怕是只有先生一人察觉。不错,知我者,唯荀文若也!”
毫不吝惜的夸了荀彧一番后,就听曹操终于道出了他心中所想:
“没错!洛阳并非善地,董卓便是前车之鉴。所以,就算圣上准允,我曹孟德也不会轻易入驻,迁都是势在必行!这次我邀他们来许田,就是想让圣上和伏大人提前感受一下许昌的氛围……”
听曹操亲口承认了此事,夏侯惇才终于相信了荀彧的说辞。
可他刚想说点什么时,就听宫门之内忽然传来了一阵细碎的脚步声。
抬眼望去,原来是等候已久的小皇帝终于出宫了。
站在门外的曹操等人当即停止了言语,三人是快步迎上,单膝跪地,冲着马背上的刘协行了个大礼:
“臣等见过圣上!”
年幼的刘协在李公公的搀扶下,第一时间从马背上跳了下来,并按照伏完的要求,亲自将曹操从地上扶起:
“曹将军快快请起!以后无人之时,就不用行此大礼了!”
见对方这么快就“拉拢”起自己,曹操是心中暗笑。
但表面上依旧恭敬,起身后便跟宫内一行人挨个打起了招呼。
站在队中的伏完,也趁机迎了上来,带着一脸热情的笑容道:
“哎呀!这次真是有劳曹将军了,不仅替我等安排了冬狩,还亲自来洛阳迎接,真是太麻烦你了。老夫先替圣上跟您道一声谢!”
“能为圣上效力,乃是我曹孟德的福分,何来辛苦一说?伏大人言重了!”客气了一句后,就见曹操看了看天色道:
“那个……时辰也不早了,咱们还是早些上路吧?”
上一篇:重生之豪门导演
下一篇:娱乐之我怼哭了百万大明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