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960节
大金国与大夏国并无大的矛盾冲突,因此不会如楚军一般与夏军交恶,当不会威胁大夏国的生存。
支持请金军入援的薛元礼更是指出,反对的大臣看似思虑周密,却是不顾现实。
如今强盗都打到家门口了,难道还有闲暇担心请来防盗的邻居会偷窃家中财物吗?
薛元礼请反对的大臣们拿出比请金军援救更好的对策,却无人能够应对。
实际上,西夏国此时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,楚国又坚决不同意议和,李乾顺君臣的选择已经不多了。
楚军兵临城下时,李乾顺的第一个选择是出城投降,让楚国顺利吞并夏国,从此去那东京汴梁城做一个安乐公。
李乾顺不忍抛弃祖宗的基业,当然不愿就此投降。
第二个选择,是放弃兴庆府逃跑,绕道西北的大漠与草原,逃到河西走廊西部的瓜州和沙州等地,利用隔壁荒漠为屏障,与楚国打持久战。
可是,西夏能够控制遥远的瓜州和沙州,依靠的是西夏国拥有夏州、银州、灵州、兴州和凉州等富庶地区,国力强盛。
西夏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,方才能够从吐蕃和西州回纥的环伺中抢得瓜、沙之地。
如果西夏国内地丢了,只凭瓜州与沙州,李乾顺莫说是与东方的楚国对抗,只是南方的吐蕃,西方的西州回纥,以及北方的残辽耶律大石这三方势力,就能够要了李乾顺的命。
因此,这条路也不好走。
第三个选择,就是逃到金国边境,成为金国的附庸,或是直接逃入金国,成立流亡政府。
通过这样的方法苟延残喘,在修养生息,得到金国的支持后伺机复国。
可是,与其那样将脑袋置于金国的刀下,靠金国的怜悯而活,还不如坚守兴庆府,请金军来援呢!
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辽国孤忠李合达
兴庆府王宫之中,西夏国国主李乾顺与群臣又商讨了一番,实在是形势所迫,没有比请金军来援更好的策略了。
于是,群臣一致同意邀请宗主国大金出兵主持公道,逼迫楚国接受和谈,从夏国退兵。
争论结束后,李乾顺君臣又面临着两个新的问题。
其一,那楚国也是金国扶立的藩属国,金国会为了夏国出兵么?
此时去求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,路途遥远,只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。唯有大同府的都元帅完颜宗翰能够立即调兵入夏,解救夏国的危难。
只是完颜宗翰已经拒绝过夏国的调停请求,李乾顺君臣也不知能否说服他出兵。
其二,即使能够请动金军,在金军到达之前,夏军亦得坚守静州、怀州、顺州等地,阻止楚军北上,以此拱卫都城兴庆府。
这两桩事,均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办到之事,非得力大臣不能胜任。
提出请金军入援的大臣薛元礼再次主动请缨,愿意急赴金国大同府,请金军都元帅完颜宗翰出兵。
李乾顺也对薛元礼放权,在与金国的谈判中可以割让土地,以此换取金国的支持。
不管怎样,割让土地换取夏国的存续,总比被那楚军彻底灭国为好。
对此,殿中群臣都识时务,没有一个出言反对。
外交上有薛元礼独挑重担了,军事上却还需要有人领兵顶住楚军的攻势。
然而,殿中没有一个大臣敢站出来挂帅出征。
在一阵尴尬的寂静后,国主李乾顺只能亲自点将,命舒王李仁礼和老将仁多保忠、贝中撒辰三人分别领兵镇守静州、怀州、顺州,阻挡楚军北进。
在灵州战败的罔存礼也作为舒王李仁礼的副将再次出战。
并且,为了守住兴庆府,李乾顺决定放弃夏州和银州一线的防守,命猛将李合达从夏州领兵西进,攻击灵州楚军的侧后。
在王宫中廷议之后,薛元礼马不停蹄地赶往金国,李仁礼和老将仁多保忠、贝中撒辰等人也辞别了国主李乾顺,带着必死的决心踏上了各自的征途。
决定西夏国生死存亡的兴庆府保卫战就此展开。
然而,不知是不是担心腹背受敌,攻占灵州后的西门庆军并未立即向兴庆府方向发动攻势,而是迅速分兵东进,杀向了五百里外,无定河边的夏州。
于是,楚夏之间的战争,由兴庆府之战预想中的西夏军南北夹击楚军,变成了夏州之战楚军东西夹击西夏军。
西夏国国主李乾顺得到这个最新的情报后,也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?
喜的是,楚军突然改变进攻方向,给了自己喘息的机会,可以加固兴庆府的防线,坚持到金军赶来。
忧的是,自己南北夹击楚军,反败为胜的唯一一丝希望,被楚军掐灭了。
夏州的李合达部在楚军的东西夹击之下,只怕是难以坚守到金军来援了。
李乾顺身边军事人才凋零,实在是不希望再失去李合达这个猛将。
那李合达不仅是西夏军中硕果仅存的一方将帅之才,更是西夏国国主李乾顺与辽国契丹旧部暗中联络的牵线搭桥之人。
诚如完颜宗翰所侦知的那样,西夏国国主李乾顺在辽国灭亡后,迫于形势奉金国为宗主国,但实际上却与契丹反金势力暗中颇有牵扯。
其实,这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