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839节
面对强大的外敌威胁,皇帝赵桓身边的重臣不是精诚团结,而是相互倾轧,不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,都逃不过被政治攻击的命运。
此时的朝堂上,政治风向完全根据皇帝赵桓的好恶而改变。
然而赵桓初登皇位,本就没有执政经验,他的为人又善变,立场总是摇摆不定。
于是,朝中一会儿主和,一会儿主战,让各地官民和军队都无所适从。
面对金军大举南侵之势,以耿南仲为首的主和派大臣主张派使臣与金国谈判,割地赔款求和。
中书侍郎何?却反对割地,请求建四道总管,由胡直孺、王襄、赵野、张叔夜分别率军勤王。
各地军队已响应勤王号召,唐恪、耿南仲、聂昌等人却认为,两国正要和谈,我朝却不停调兵,如果让金朝人知道了怎么办?岂不是让金国怀疑我朝求和的诚意?
因此,唐恪、耿南仲等人发檄文止住军队,不让他们赶赴东京汴梁城。
这时,天象不吉,彗星出于寅、艮之间。人们认为这是天象在示警了,耿南仲却说这是应在外夷金国身上。
谏官李光对此有异议,也被耿南仲赶出了东京汴梁城。
为了在战略上麻痹宋朝君臣,以免他们逃往京兆府、成都府等地,金朝使者王汭持完颜宗望书信,来到了东京汴梁城,欺诈耿南仲等大员,说宋朝割地可以求和。
老将种师道生前,得知真定府、太原府皆失守后,判断出金军的目标是东京汴梁城,檄召西南两道兵赴东京城勤王。
南道总管张叔夜、陕西制置使钱盖收到消息后,各自统兵赴东京城勤王,然而唐恪、耿南仲仍然坚定地主和。
正好,种师道回到京城不久就病死了,唐恪、耿南仲就发檄文止住诸军前进,两路军也各自回师。
大宋朝廷面对金国的军事威胁,应对就是如此的混乱不堪。金军却抓住时机,两路并进大举南下。
天会四年十一月,完颜宗翰誓师后,自太原发兵向宋朝的东京汴梁城进发。
金军西路军接连攻克了宋朝的威胜军、隆德府、泽州。
随后,完颜宗翰军又攻破天井关,逼进河阳孟州城。
孟州城都监张蒙方在关键时刻展现了勇气,与张团练一起领兵死守孟州城。
可惜孟州地方官军的战斗力太差了些,张都监的一万军马只坚守了一日,就被金军攻上了城墙。
张都监与张团练二人皆战死于乱军之中。
同年十一月,完颜宗望率领金军东路军直真定府南下。
当时,韩世忠率领宋金边境战败的宋军退守真定府以南的赵州,正挡在金军东路军前进的道路上。
韩世忠领兵奋勇抵抗,甚至冒险偷袭金军的营地,可谓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。
但韩世忠手下的兵还是太少了,很快就被迫突围撤退,未能守住赵州城。
邢州信德府,从种师中军死里逃生的张俊领兵与完颜宗望军交战,同样大败亏输,逃回信德府城闭门不出。
这两个日后的“中兴四将”兵微将寡,面对的又是全盛时期的金军,依然是没有扭转乾坤之力。
完颜宗望军没有在邢州信德府城下久留,而是继续南下。
此时已经没有大将担任河东、河北宣抚使主持战局,河北各州官军都是各自为战。
有的州县闭门固守,有的州县望风而逃,也有的地方跃跃欲试,还想要与金军较量一番。
大名府留守杜充认为自己治下兵强马壮,就派军出城迎战金军。
第九百三十三章 康王北上
尽管西门庆曾经劝诫过杜充,让他守好大名府,不要出城与金军野战,但杜充按捺不住建功立业之心,还是派“天王”李成、“急先锋”索超和“美髯公”朱仝领兵三万与金军对阵。
李成、索超与朱仝三人武艺高强,都是很好的统兵武将。可是他们麾下的禁军比起金军却差了许多。
完颜宗弼、斜卯阿里等金军将领率领骑兵一个冲锋,就冲散了大名府禁军的军阵,杀得李成等人大败而归。
杜充经此一败,方才清醒的认识到金军比辽军强大了许多。他只得将兵马收回城中,固守大名府。
凌州位于河北东路,不在金军的进军路线上,暂时没有遭到金军的攻击。
可是,凌州城中的两个团练使“神火将军”魏定国与“圣水将军”单廷珪二将却不敢掉以轻心。
因为,在凌州境内有一个曾头市,那里的地方豪强曾家祖上是女真人。
如今金军入侵,官府虽无证据,但也担心曾头市的地方武装会叛变投敌,偷袭凌州城。
魏定国与单廷珪暗暗地监视提防着曾头市。
东昌府,“没羽箭”张清一边整军备战,一边派人联络西门庆,要与阳谷县守望相助。
西门庆从金国回到阳谷县后,早已将目光投向了金军的东、西两路军。
金军的东路军击败大名府的军队后,马不停蹄的赶到黄河岸边,攻占了魏县。
随后,金兵渡河,攻下黄河两岸的临河县、大名县、德清军、开德府、胙城等地,轻松地突破和控制了黄河防线。